图片
图片
最近后台有位朋友念叨:“冯老师,体检说我的血脂有点高,医生建议注意饮食,可咱平时就喜欢吃口肉,有没有啥法子能改善?”
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高血脂。
高血脂在古代是一种富贵病,意味着人体内血管的脂肪含量过高。脂肪给人的感觉就是油油的,非常黏糊,血液里的脂肪多了,血流量就会减缓血液对于脏器的滋养就会减弱。
古人说 “膏人者,多肥甘,体脂满”—— 爱吃油腻、甜腻的人,脾胃运化不动这些 “厚味”,就会变成 “痰湿”。痰湿像黏糊糊的胶水,在身体里到处跑:
跑到血管里,就会让血脂升高,血液变稠,慢慢堵在血管壁上,形成斑块;
留在身体里,还会让人变胖、没力气,甚至觉得胸口发闷(痰湿堵了气机)。
这和现代说的 “高血脂” 完全对应 —— 本质都是 “身体里的脂肪代谢不掉,堆成了垃圾”,只不过中医用 “痰湿” 把这个问题讲得更透彻。
今天我们说4个穴位,分别是中脘穴,足三里穴,丰隆穴和三阴交
1. 足三里:
「脾胃主运化水湿」,水湿遇冷遇寒,在体内就会形成痰,「脾为生痰之源」。
足三里是胃经合穴,能直接调理胃腑,还能健脾 —— 脾主运化,胃主受纳,俩配合好,吃的油才能被 “运化” 成营养,不变成痰湿。
咋找:
弯曲膝盖呈90度,膝盖骨外侧凹陷,往下3寸就是足三里穴。
在传统的印象中,足三里是调节消化功能的,比如像胃寒、腹胀、反气、便秘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用此穴来治疗。
我的经验中:足三里也是解决妇科问题的必用穴位,比如排卵期腹痛、慢性盆腔炎、痛经、乳腺增生等女性的常见病,用一根4cm的石磨艾条艾灸足三里穴也非常有效,因为这些妇科病迁延不愈,都跟胃气不畅有关系。
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妇科病,可以反过来考虑一下,是不是肠胃消化比较弱呢。
图片
2. 丰隆穴
足三里把形成潭的水湿之气可以代谢出去,消灭了形成痰湿的原材料。对于已经形成的痰湿,我们可以用丰隆穴来解决。
丰隆是胃经络穴,“络穴能通表里”,丰隆穴就像是一个桥梁,一端连接脾经,另一端连接胃经。
「脾为生痰之源,胃为贮痰之器」,丰隆通过刺激胃经,能 “从胃到脾” 一起调,把脾胃里没消化好的油浊,化成能排出去的痰湿。
丰隆穴我们快速的念叨3,5遍,感觉i在念“轰隆轰隆”,轰隆是一个象声词,说明痰湿化水在快速的外排。
它所在的小腿外侧非常适合刮痧,这里的肌肉丰满,用纯铜刮痧板儿在小腿外侧刮痧。出痧严重的位置,就是丰隆穴的附近。这样做,能把黏在血管壁上的 “油垢” 化开,比单纯排水更彻底,尤其适合血脂高、身体发沉的人。
咋找:
足外踝的最高点往上8寸。
图片
3. 三阴交
痰湿黏黏糊糊的,在血管儿里面会淤堵正常血液的运行。一旦血液的运行速度偏慢,血液就会沉积下来附着在血管壁上,形成了淤血。
对于这些淤血,我们就用到了三阴交穴。
三阴交是肝经,脾经,肾经三条经络交汇的地方。而脾主生血,是血液生成的源头;肝主藏血,是血液储存的仓库;肾主藏精,肾精可以化为血液,相当于是血液的根源。
三者都和血液相关,因此,三阴交可以增强血液的代谢,帮助淤血外排。
三阴交在脚踝上方,平时绑一个底部镂空的全能艾灸罐就可以艾灸道。
咋找:
足内踝最高点往上三寸。
图片
4. 中脘穴
最后还会用到中脘穴来调节的六腑功能。
六腑包括胆,胃,大肠,小肠,膀胱等,它们都是消化食物,排出体内垃圾,痰浊,和淤血时,会参与代谢的我器官。
比如大肠可以传到大便,一旦六腑通畅,痰湿就更容易代谢出去。
胃痛常发于中脘穴,此穴功能强大,腑会于中脘,六腑(胃、大肠、小肠、胆、三焦、膀胱)的毛病,此穴都能调理、管控。
我们可以睡前把自发热艾灸贴贴在中脘穴,或者直接艾灸中脘穴,把艾草的热力渗透到胃。胃舒服了,六腑的问题都能得到改善。
六腑通畅了,外排的管道不再受限,垃圾就排出去了。
咋找:
肚脐往上4寸。
这4个穴位可以改善代谢消化,让体内的淤血,痰湿尽可能的代谢出去避免油脂在体内血管的堆积,但一切有个前提,就是饮食有节,起居有度,不妄作劳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专业期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